立冬将至气温或暴跌 做好慢性疾病预防和监测

2021-11-20 浏览次数:218
我们国家即将进入“冬至”节。冬至时节是易感人群的“危急时刻”,老年人、少年儿童、体质虚弱者应及时做好呼吸系统疾病、心血管病、高血压高等漫性疾病的预防和检测。
温度越来越低,呼吸系统及心脑血管病易“负伤”
「十一月是寒流的最半个月,随着冬季暖季的逐步到来,民众还需要预防一氧化碳中毒,预防流感及心血管疾病。李明媚,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和社会服务处处长。
北大第三医院近期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。根据医院急诊科主任马青变,冬至后呼吸道疾病的提升最为明显,包括漫性阻塞性肺病、流行性感冒、漫性急性支气管炎、哮喘病等。此外,随着每年一月左右左右的流行性感冒发作,隔离病房也将进入就医高峰。
呼吸系统疾病的多发病也促进了心脑血管病的流行。肺病、上气道感染是导致心脏疾病的主要因素,尤其是对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,特别是老年人,呼吸道的感受性甚至是第一发病原因,这一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、副高职称张振鹏详细介绍。随著气温降低,体内周围血管比平时明显向下收缩,也会使身体血压迅速上升,回精力量提高,心血管压力比平时加重,非常容易引起血压高,心脏疾病病人的症状加重,应时时刻刻进行留意。
注射疫苗,测量血压,**为冬日出谋划策。
张振鹏建议,进入冬至季节后,有血压高病历的患者必须关注血压值的变化。出现心慌气短、呼吸不畅、胸痛、比较严重的头昏等症状时,应立即就医。“有些轻微的症状改变,当患者感觉不到疾病,建议高血压患者最少在早晨醒来后测量血压值,并高度注意数据信息的变化。
吉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张维杰建议,冬季是流感高发期,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、头痛、肌痛、困倦、干咳等。肺部感染、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心搏骤停、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的重症重症病例。在这个阶段,*是预防感冒最有效的方法。60岁以上老人,6-5岁少年儿童,孕妈妈,6月龄以下儿童的主要家庭成员,护理人员,慢性疾病患者和护理人员,属于优先选择疫苗接种群体。
有关*提醒,在冬季,肺部感染对关键人群是一个很大的威协,应该引起高度重视。据悉,在肺部感染死亡的人群中,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92.5%,因此,*认为有条件的老年人应该及时注射肺炎疫苗。
此外,中医认为,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秋冬季气血收敛,不可过度劳累。专业人士认为,秋冬季节不*度劳累,常熬夜透身,但仍需坚持进行运动。通过锻炼身体,能使机体处于亢奋状态,增强神经中枢系统特异性*功能,提高人体御寒的能力。但是这个时候练功不宜过猛,健美操、太极拳、舞蹈、打篮球等健身运动都是冬至练功的好选择。

chuchong2021.b2b168.com/m/
top